English

狂澜后的理性思考

1999-09-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余 悦 我有话说

1998年特大洪灾的惊涛骇浪还在我们胸中回荡,江西教育出版社就及时推出了李国强、马雪松同志的专著《狂澜中的守护》。这部力作以独特的视角,严谨的构架,翔实的材料,细致的分析,对1998年江西在特大洪灾中实施控制的途径与手段、过程与特点、经验与教益,进行了全面、系统、客观的理性思考和总结,对于弘扬伟大的抗洪精神,贯彻落实改革、发展、稳定的方略,建设美好家园,加速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历史不会忘记,1998年特大洪灾在我国汹涌而来,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的滔天浊浪使受灾地区受到严重威胁,江西也遭受到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成为惊心动魄的抗洪救灾的重要战场之一。自从抗洪抢险以来,全国各地的媒体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界也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与调研报告进行深入探讨。而在众多的文字中,《狂澜中的守护》独树一帜,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具有独创性、开拓性的发掘,诚如该书副题所示即进行“1998特大洪灾江西社会控制研究”。全书从加强“社会控制”出发,针对特大洪灾时社会处于失控的“脱序”状态的严峻形势,重点总结了江西防止和消除种种社会问题,保持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协调和稳定社会并使之有序发展的成功做法与经验。把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引入特大洪灾研究,从目前所见和今后预测,本书虽然不会是唯一的、但却是全国第一的。这就使本书不仅对于抗洪救灾具有价值,而且对于社会学研究的开拓和学科的建设具有借鉴。

任何学术著作,如果仅仅是视角独特,也只能算得上是“深情的一瞥”。而要建造起学术的殿堂,还需要科学的构架和深入的探索。由于方向的独创性,《狂澜中的守护》无法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由于视角的独特性,《狂澜中的守护》又可以更自由地发挥作者的理性思考。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力与高超的宏观把握,作者把全书结构分为10章,即:特大洪灾时的社会特点,灾中社会控制内容,灾后社会控制内容,社会控制的基础,社会控制的工具,社会控制的方式,控制权威与控制活力,江西三次特大洪灾社会控制之比较,抗洪精神与社会控制,启示与思考。可以说,运用“社会控制”这只巨手,把防洪救灾中的方方面面,把灾前、灾中、灾后的各种事项,把物质的和精神的、个体的和群体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都统统轻而易举地拎起来了。这种宏观构架与微观剖析相结合的研究,也是慧眼独具和匠心独运的创造。

研究的成功,来源于深刻的思考;理性的思索,来源于扎实的材料,《狂澜中的守护》科学结论之所以令人信服,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有全面准确的材料。作者花费时间精力搜罗了大量书面材料,这种辨析和梳理显示出行家里手的稔熟,但还仅仅是“案头功夫”。而社会学决非“考据之学”、“典籍之制”,更是“生活之学”、“生存之思”,更重要的是掌握鲜活的第一手资料。本书作者正是这样做的,他们曾深入重灾区进行调查和搜集资料,真切地感受到特大洪灾更需要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有利于减灾恢复。这些材料和体验,都融入到这本著作的字里行间。理论来自于实践,实践丰富着理论,在这本著作中又一次得到了体现。

社会控制是长期存在的,又是不断丰富发展的。社会控制不仅在特大洪灾时需要,而且在整个社会进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深信:随着灾害学探索的深入,关于“特大洪灾与社会控制”的研究一定会结出新的硕果;随着综合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研究的深化,社会控制理论一定会得到更广泛的运用。这是学术的幸事,这是社会的幸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